央广网

“红螺”的果脯——北京人心中最甜蜜的代表

2017-12-23 17:07:00来源:

提起果脯,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说,已经不稀奇了,但它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特别是在儿时品尝过的难得滋味,仍然是不可替代,它已成为北京人心中最甜蜜的代表。

 

在民俗学家高巍看来,与众多咱北京的老字号相比,红螺食品的果脯是一个最特别的存在。因为在早年间,很多老字号所经营的美味佳肴或者精致产品,大多数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未必能接触到。但是红螺的果脯(老北京人也叫它杂拌儿)在百姓的生活中是在寻常不过了。上至皇亲国戚,下到凡夫走卒,都会品尝到,而且在百姓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老字号红螺在北京城可是响当当的,历史非常久远,但是红螺的前身“聚顺和”历史则更加悠久,根据档案记载可以追溯到1909年。那时候叫“聚顺和南货站”,在北京开设了三个店,分别在煤市街、大栅栏和前门。

 

 

位于煤市街上的“聚顺和栈南货老店旧址”已经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店铺老名牌清晰可见

 

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当时“聚顺和”前去参赛。据说,咱老北京的果脯和法国的“台尔蒙”产品、日本的“福神渍”酱菜等摆在了一块。国际裁判品评结果认为北京果脯饱含东方食品的风蕴,吃完之后齿颊留香,令人难忘。当时,果脯立刻成为世界公认的一种珍贵食品,红螺食品公司的前身——“聚顺和”也获得了金奖。

 

 

当时的果脯不光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在咱老北京的百姓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美味。尤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更承载着一份可贵的甜蜜。

 

老舍先生曾经在文章《北京的春节》里面专门描述了置办年货时候必备的果脯。鲁迅先生也在日记中记下了,1926年到北京看望生病的母亲,临回上海前专门去琉璃厂,挑了四五样精细果脯回家。

 

记者宋歌:为什么您说果脯在北京人心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呢?

民俗学家高巍:到了春节的时候,家里大人一定要千方百计的给孩子、老人买点果脯,因为它代表着甜蜜、温馨。吃的时候妈妈还把好吃的果脯给孩子们,自己吃点类似于青梅或者冬瓜条的。然后孩子还天真地问大人说:您不爱吃吗?妈妈说我不爱吃。其实那个时候孩子就知道妈妈是为他们做出了牺牲。这些情感和经历也给孩子们留下回忆,老辈人这样对你,你也应该这样回报社会、回报家庭。所以应该说北京孩子就是在吃果脯的过程当中培养起来的家国情怀。

 

左:文艺之声记者宋歌右:北京民俗学家高巍

  

红螺食品位于西单的店面

 

经过了数百年的传承,酸甜适中、爽口滑润的果脯已经成为了北京味道的代表之一。如果在北京买特产,除了果脯,茯苓饼也会被重点推荐的,这两样儿直到现在仍然是红螺食品主打的传统小吃。

茯苓饼是一种滋补性传统点心,以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薄饼,中间夹有多种果仁、蜂蜜、桂花等,风味独特。据说,茯苓饼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喜欢吃的御膳之一,特别是到了老年,更是每天必吃。茯苓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具有滋养肝肾、补气润肠的功效。

 

不管是果脯、茯苓饼,还是其他的传统小吃,今天的红螺食品在沿袭百年古法制果技艺之上,不断加强工艺与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强调果脯的品质与食用的方便。

 

 

据红螺食品市场部经理田军介绍,以糖葫芦为例,需要经过七道工序而成,分别为清洗、弃核、蒸熟、打浆、烘干等。经过这些工序,糖葫芦也变得方便保存、携带和食用了。同时,它的口感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除了在制作方法上的创新,作为老字号的红螺食品还在不断拓展着新型销售渠道。

 

文艺之声记者宋歌(右)采访田军(左)

 

 

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对传统果脯的认知可能不一样了,但像水果干、糖葫芦等,仍是休闲食品中非常受欢迎的品类。所以,传统的东西并不会轻易过时,有时只是换上了崭新面貌,继续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撰稿:宋歌

联合制作:北京市商务委员会

 

编辑: 郭兴波

“红螺”的果脯——北京人心中最甜蜜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