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我和“北京马拉松”的故事

2018-08-21 14:47:00来源:文艺之声

  最近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的落幕,以及2018北京马拉松报名的开启让这些热爱奔跑的人们都开始躁动,“北马”不出意料的“一票难求”马拉松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北马”又为何如此火热?

  文艺之声《文艺大家谈》节目今天邀请到了三位与“马拉松”紧密相关的嘉宾,他们讲述了自己与马拉松的故事。

 

  汪 涌

  “光影中的奔跑梦想——跑步主题传媒荣誉评选”评委会秘书长、新华社资深体育记者

  “好的影像作品会影响人对于运动的态度,所以对于马拉松、越野跑,我一直在想能做些什么。而今年的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主题聚焦“光影中的奔跑梦想”,就是希望用影像记录这些故事,我们发出邀请后一个月就收到了60多部影片,很多影片的质量都非常高。用影像记录这些体育赛事,它是把一种体育精神融在里面。”

  “去年是我第一次作为选手参加“北马”,我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第一次从天安门跑到我工作的地方鸟巢,我以前是3公里都跑不下来的人,但这几年训练慢慢的能跑10公里,现在跑完了42公里的“北马”,这个很有意义。”

  王 静

  “光影中的奔跑梦想——跑步主题传媒荣誉评选”评委、中国体育报业冰雪事业部主任

  “北京马拉松对于我有特殊的意义,我是一个北京人,小时候,很多跑步的人从我身边经过,那会儿我只是一个旁观者。后来,我又从事了体育媒体的工作,对体育赛事进行报道,再后来我自己也参与到跑步当中来。2013年开始,从半马到全马,5年里一年也没有落下,所以对于“北马”的感情很深。”

  车 可

  轲影像创始人、体育纪录片《一路向北》《八百流沙》导演

  车可是2017“北马”纪录片《一路向北》的导演,同时还是极限越野纪录片《八百流沙》的记录者,在演播间他也分享了拍摄体育纪录片的一些幕后故事。

  “《一路向北》是一个微纪录片,不到10分钟,但是拍摄难度就在于提炼,因为赛前我们拍了很多素材,如何提炼素材浓缩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当时,我们与组委会沟通希望把赛事的重点放在服务人员身上,跑者可能一个上午完成的比赛,但工作人员可能要付出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拍摄的时候其实压力也很大,我作为导演要负责全部拍摄工作。我们当时有25个人,那个吊车起来的时候,我当时都腿软,但是当3万多人从天安门前跑过去的时候,我一下子精神就集中在他们身上了,慢慢就不害怕了。当时我面前3万人跑了40分钟才过完起点,真的是特别壮观!”

编辑: 赵倧博

我和“北京马拉松”的故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