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一条大运河 一脉梨园情”(第三集)

2018-05-28 15:12:00来源:文艺之声
我国古代工程伟大、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居于世界著名古运河之首。现在1794公里航程的运河路线,称为京杭大运河。
 
对于大运河沿岸的百姓来说,河与水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这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在改变了这个国家经济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无数人的命运,还有文化与习俗。
 
传统戏曲界向来有“水路即戏路”的说法,也就是说水道带动起来的经济文化带,以及戏曲欣赏人群的聚集区。在大运河沿线有分布着当时全国最重要的戏曲活动中心,今天我们继续溯流而上和您聊聊大运河两岸的梨园情。
 
大运河,让山东向北,秉承了燕赵的慷慨激昂,向南,连接起吴越的风雅柔媚,东西流淌的黄河,又为它带来了秦晋的诚信与淳朴。多元文化被贯穿在这条波光粼粼的文化丝带上,溶铸出凝重与豁达的煌煌齐鲁文化。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扬琴、三弦、琵琶,称“吕剧四大件”。它以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悦耳的唱腔,丰富多彩的音乐语汇而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1900年前后,吕剧被搬上舞台;1917年以后,吕剧班社进入济南、大连等城市演出;1951年,第一个吕剧专业院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成立;1953年,第一个省级院团山东省吕剧团成立,这一时期出现了郎咸芬、林建华、李岱江等著名艺术家,以及《姊妹易嫁》《借年》《李二嫂改嫁》等著名剧目。
 
山东梆子是流行于山东省鲁西南及鲁中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调”或“高梆”。又因其高昂激越的特点,被人称为“舍命梆子腔”。主要流行于山东西南部的菏泽、济宁、泰安等地的大部分县市,以及聊城、临沂等地区的广大城镇乡村。因流行区域的不同,群众对其称呼亦有别。如以菏泽为中心的,习称“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称为“汶上梆子”或“下路调”,总称“高调”,以区别于流行在鲁西南、冀南的“平调”。1952年,定名统称为“山东梆子”。
 
高密茂腔是山东省高密市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以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委婉动听,颇有“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之妙,深受群众喜爱,被誉为“胶东之花”,俗称“拴老婆橛子戏”,在广大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由高密茂腔剧团演出的现代戏《盼儿记》曾于1990年应邀晋京演出,颇受好评。2006年5月,高密茂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曰,又被评为“和谐高密十个亮点”之一。
编辑: 赵倧博

“一条大运河 一脉梨园情”(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