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之声为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系列节目“热搜博物馆—文博公开课”,今天邀请嘉德教育中心刘昊博士分享《艺术品的价值和投资》。

 

嘉德艺术中心:这里紧邻紫禁城,将北京的古城韵味与现代大都会的蓬勃生机以及多元艺术融为一体。

 

嘉德教育中心是嘉德旗下专业从事艺术教育、学术交流与文化推广的国际教育品牌。



 

中国艺术品在近些年备受社会的关注,价格屡创新高。经常有人会有一些疑问,中国艺术品为什么可以拍到这么高的价格?这中间有没有泡沫?借这次机会,我想做一个简单的关于艺术品价值、价格以及投资相关的内容分享。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是关于一只非常可爱的京巴小狗,它的名字叫璐提(Looty)。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的入侵、圆明园的大火,导致了大量的文物财富开始流散到国外。璐提这只小狗就是当时跟随军队,经过数月的奔波后到达伦敦,又被当时的军官以礼物和战利品的方式献给维多利亚女王,最后成为了女王的宠物。


女王与璐提

 

登有Looty照片的报纸

 

跟随璐提到达伦敦的还有大量的中国艺术品,这些艺术品的到来打破了西方人对中国已有的认知结构,看到了非常多的从来没有见过的稀世珍宝出现在了市场上。到了19世纪,西方人对于整个东方包括对中国的幻想已经不再是早期那么充满了浪漫主义、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是一个非常高端顶尖的文物和艺术品的来源。但是由于圆明园的洗劫,跟随璐提来到伦敦的这些大量的中国宝藏,又重新激起了西方对于中国文物的热情和艺术的喜爱。

 

其实在19世纪之前,我们所熟知的西方大型拍卖公司,在早期很少介入到中国艺术品的拍卖活动当中,但是因为战争的这么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造成了中国艺术品的大量流入,西方世界开始对中国艺术品有了正式的认知。通过拍卖市场,中国艺术品当时也达到了非常高的价格。

 

所以这就是一个关于认知价值的案例,因为中国艺术品的流入,还有大量流通的可能性,所以它的价格在19世纪的西方慢慢开始体现出重要性。以至于到20世纪,很多西方的学者和专家开始专门针对中国艺术品进行研究,这就不得不提到一本很重要的书籍,1963年出版的《品味经济学》。

 

《品味经济学》

 

书中记录了从1750年到20世纪大量的艺术品交易的记录,这些记录中也包括了中国的艺术品。其中有一个例子,1957年在西方拍卖市场出现过一只定窑碗,当时是以450英镑成交的;而到了1968年的十一年以后,这只碗再次被售出,这时的价格就到了6500英镑,我们能看到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增幅。


所以如果说中国艺术品价格有泡沫,那它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定价的产生?我们从璐提所引申出来的大的社会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流,能够看出认知是经过了数百年的长期的积累,又经过了数百年的多次艺术品交易的记录,所以造成了现在这么高的艺术品价格,这中间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金瓯永固杯


圆明园四十景

 

关于艺术品是否能够投资的思考,在20世纪初期产生了萌芽。直到1973年, 第一支艺术品的投资性基金在西方成立,这就是我们现在已知的具有公开数据的最重要的一支艺术品投资性基金,它的名字叫做英国铁路养老基金。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拍卖图录

 

它当时选择艺术品的时候有几个标准,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两点;第一个就是一定是经过社会、经过大众、经过整个学术团体论证的有价值的艺术品;第二个就是它一定是要有市场,有市场就必须得有交易记录,可以进行量化的分析。所以就选择投资了七个大的门类,中间也包括中国艺术品,总共购买了超过2400件艺术品。大概从1974年开始购买,到2000年左右全部售出,最后整个艺术品投资的组合,每年的收益率达到了11.3%,这是一个长达25年的投资,应该说是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收益。

 

在基金投资的众多中国艺术品中间,有一只唐代的三彩马非常出名。



唐三彩马

 

这只三彩马在1978年以12.5万英镑的价格购入,到了1989年11月份再次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这匹三彩马拍到了374万英镑,创造了当时全世界中国艺术品公开拍卖的最高交易记录。


早期拍卖

 

谈到价值和价格,有一个大的概念,就是它们一定是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但是价值和价格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就能划等号。那怎么来判断价值和价格之间有多紧密、有怎么样的关系?包括如果大家手上有文物,怎么样判断价格到底是多少?

 

大致有这么几点:第一个是我觉得最核心的,一定是要看艺术性,从艺术性、从稀缺性,从它是否能够留存、保存的难易度来考量;第二要看是否有很大众的、大家都赞同的大的认知范围。




   

2020年

5·18国际博物馆日

 

文艺之声特别策划

 

“热搜博物馆—文博公开课”

从5月18日至5月23日

《文旅中国》

每天分享文博主题

每日共享文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