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上珠峰顶峰,“刷新”珠峰高度!第二天,在与央视《面对面》栏目视频连线时,作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的李国鹏队长,面对镜头突然哽咽离席。通往巅峰从无坦途。这一次的珠峰高程测量历时长达20余天,跨越行进6个营地,3次尝试冲顶,克服了超高海拔环境下的极端低温、狂风、暴雪……这场攀登,不仅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更是人类探索世界之巅的渴望,世界第一高峰到底有多高,不但要问成功冲顶的中国登山队队员们,更要问现场总指挥李国鹏队长,和他背后那支用脚板丈量大地,用经纬度描绘祖国山河的国测一大队。
 
国测一大队,是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简称,现为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自1954年建队以来,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们徒步跋涉近6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圈。六测珠峰、两下南极、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8次挺进新疆腹地,从黄海海平面的零海拔,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从地表温度高达70摄氏度的火焰山,到最低温度零下45摄氏度的新疆阿勒泰地区……足迹遍布全国除台湾以外的所有国土,测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几十年来,大队先后57次受到国家、省部级表彰,有74人次获得国家、省部级荣誉称号。而这数不清的荣誉,正是一代又一代国测人,用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2

在北京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一楼展厅,陈列着一台老式测绘仪器,这是59年前29岁的测绘小组长宋泽盛生前用过的经纬仪。
 
1959年7月30日,宋泽盛带领作业组来到新疆阿尔泰山脉,这里有一座“尖山”,壁立千仞,怪石嶙峋,突兀凌空的山顶巨石,犹如一把刺天利剑。

宋泽盛队长带领队员们,在峰顶执行观测任务。可一趟踏勘下来,他们个个浓眉紧锁——峰顶,三层楼高的巨形石冠,既陡又尖,四周没有任何遮拦。下面龟盖形巨石之下又是绝壁。通往峰顶最危险的十几米山道,一侧峭壁,一侧悬崖,即使不负重走上去,也心惊胆颤!
 
如果人先爬上去,然后放吊绳把仪器箱吊上去,这样最安全,但仪器可能会碰到石头;可如果人背仪器箱攀上去,悬崖边没遮没拦,失足滑落的风险太高!一名年轻队友主动请战,背上20多公斤重的仪器箱艰难攀爬,最终登上了峰顶。在山顶,队员们苦战两天两夜,完成作业时已经疲惫不堪。
 
而谁都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被冰雹打过的道路潮湿泥泞,上面的苔藓又软又滑。年轻队员背着仪器箱下撤,宋泽盛队长则把绳子拴在他的腰间,另一头捆在石墩上,并抓在手里。笨重的仪器箱压得年轻队员伸着脖子直喘气,面色苍白。

“别害怕,千万沉住气,我下去托你一把,你等着。”

宋泽盛说完,便把绳子交给另一名队友,迂回到身背仪器的队友身下。他左手紧紧扣住石头缝,小心翼翼地伸出右手,试图去抓头顶石头缝里的一棵野藤。不料,就在宋则盛想将自己的右脚插进一个石头缝里时,却意外踩落了石缝边缘的绿苔,他鞋底猛地一滑,急忙伸手去抓身边的一棵野藤,但野藤根浅被连根拔起。由于身体失去平衡,队员们眼睁睁看着队长坠下山谷!

拉绳子的队友惊叫着,拼命将背负仪器的队友从崖边拽了上去。而当队友们在山谷底部找到宋泽盛时,鲜血早已染红了四周的草地……那年底,大队党委将宋泽盛使用的那台经纬仪命名为“宋泽盛号”。


3

1960年4月底,国测一大队赴新疆南湖戈壁执行国家坐标控制网布测任务。共产党员吴昭璞担任水准测量组的组长。31岁的他从武汉测绘学院毕业后就进入国测一大队,进戈壁前,他在县城的集市上给在老家的妻子和快出世的孩子买了3斤红毛线,准备回来后就送给他们娘儿俩。
 
南湖戈壁,是个干涸的荒漠,人称“死亡戈壁”。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一具具骆驼的白骨。地表温度45摄氏度烤得人烫脚,公务箱里一整箱蜡烛已融化成一锅汤,指南针在这里也失灵了!第二天,吴昭璞起了个大早,准备给队友的水囊灌水,却发现装满清水的水桶烤漏了,水已经渗进了戈壁沙地里。水桶空了,没水了,最近的水源地在200公里外。没了水,就意味着死亡!
 
沉默了片刻,吴昭璞果断对队友们说:

“必须尽快撤离!你们两人一组,确定好路线赶紧往外撤,我留下来看守仪器和资料。”

那时,队里的仪器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贵重得很。
 
“不行,这样你太危险了!要走大家一起走!”
 
年轻队员想争辩,吴昭璞坚定地说:
 
“一起走不行……你们轻装走出戈壁,我等你们回来,咱再把活儿干完。”
 
他还要把仅有的一个水囊递给年轻队员,可最终,队员还是留给了吴昭璞。
 
两天后,队友们开着装有清水的汽车朝驻扎点驶来,可就在这节骨眼上,汽车却意外陷进了沙窝,动弹不了了!等到队员们终于赶到驻扎点时,看到的却是悲壮的一幕:吴昭璞静静地趴在戈壁滩,嘴里、鼻孔里全是黄沙,双手的十指深深地插进沙子里……他已经永远长眠在了戈壁滩,头朝着队员们走时的方向,手腕上手表的指针还在跳动!
 
帐篷里,绘图的墨水被喝干了,牙膏被吃光了,但所有的仪器和数据资料完好无损,被他用外衣严严实实盖着,上面压着石头。
 
队员们含泪掩埋了吴昭璞的遗体,陪伴他的还有一只装满清水的军用水壶。而那还未送出的3斤红毛线,被队友寄给了他的妻子。
 
多年后,吴昭璞的儿子吴永安来到父亲单位,身上就穿着妈妈用那3斤红毛线织的红毛衣。当年一起作业的老队友,看到这件红毛衣,泪水潸然而下。吴昭璞牺牲16年后,儿子吴永安也成为大队的测绘队员,他的第一次野外作业,目的地正是父亲当年牺牲的地方。
 
由于道路变迁,当年埋葬父亲的地方已是一片乱坟冢。吴永安也只知道父亲在这一片,但不知哪个才是父亲的坟茔。他带了两个装满水的大塑料桶,抱着水桶为每一个坟头洒上水,喃喃地说:

“父亲,我没有见过您,当年您是渴死的,今天我来看您,给您带来了水……”

4

仅在20世纪,国测一大队就先后有四十多名队员在野外测绘一线殉职,长眠在了沙漠、沼泽、雪山和戈壁滩上。他们中的大多数,连一块墓碑也没来得及立,有的连生平材料都没留下。正是这样一代代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测量人,组成了国测一大队这样一支低调却“高能”的测绘队伍。在此之前,珠穆朗玛峰曾有过两个标准身高,但很少有人知道,在2020珠峰高程测量之前,国测一大队,就曾创下六测珠峰的壮举。
 
作为地球之巅、“生命的禁区”。相当一个时期,珠峰的相关数据被外国所谓“测量权威”垄断,中国不得不使用外国人测定的并不准确的高程数据。测绘珠峰高程,事关祖国荣誉和尊严!珠峰地区是人类挑战生命极限的极地,真正的生命禁区。可是,欲测量其准确高度,必须有一定规模的测量队伍进入纵深地区进行观测,否则无法得到科学而令人信服的结论。
 
1966年和1968年,国测一大队队员就曾两次进入珠峰测区,建立定日县到珠峰山麓的大地控制网,并获取珠峰地区大气折光的试验数据。测绘队员经过天文、重力、水准、物理测距、折光试验等各项测量工作,经计算获得珠峰峰顶的雪面高程,这是珠峰第一次有了中国测量的高度。但是由于这次测量没有登顶,峰顶未设觇标,高程没有对外公布。不过,国测一大队这两次在珠峰地区的布测,为1975年的珠峰高程测量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75年,国测一大队几名同志参加中国登山队测量分队,他们成功攀登到珠峰北坳7090米的高度,这也是我国测绘工作者当时到过的最高测量位置。这年的5月27日,我国首次将测量觇标立于珠峰之巅,并从珠峰附近选择了9个测站点,根据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进而推得从我国黄海平均海面起算的珠峰高程为8848.13米,这一数据由我国政府对外发布后,立即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全世界的承认,并保持了整整30年!
 
1992年,意大利科学家带队对珠峰进行测量,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国家测绘局指定国测一大队协作。这是我国第一次与外国合作联合测量珠峰高度。这次复测,国测一大队还首次在峰顶安装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安装用于激光测距的反射棱镜,6年后,大队再次与国外登山队合作测量珠峰雪面高程。
 
2005年3月至5月,国测一大队再次承担了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的任务,他们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在青藏高原布下了覆盖30多万平方公里的监测网,在珠峰脚下布设六个交会点位,并于5月22日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2005年珠峰高程复测采用了GPS测量、重力场的理论和方法、峰顶冰雪层雷达探测等现代测量技术,结合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等经典测量方法,登上了世界测绘科技的新高峰。2005年10月9日,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数据向世界公布: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正负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5

2020年是中国人登顶珠峰60周年,5月6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出发,开启珠峰高程登顶测量。此后20余天,队员们遭遇了前所未见的艰难险阻,两次撤回营地,而国测一大队队员们除了要与登山队员一起攀登珠峰,他们还携带着精密的测量仪器,运送设备的牦牛只能抵达6500米,再往上,只能由人来背。而其中一些高精仪器,在运输时全程需要直立,不允许倾斜度达到45度,队员们每走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任何一个不规范的登山工作,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测量准确度。
 
5月27日凌晨2点10分,最终的8名突击队员从海拔8300米的营地开始向珠峰峰顶进发。睡眠不足、高寒缺氧、体能消耗,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冲顶,4时45分,测量登山队员到达海拔8500米的第一台阶……清晨7时许,队员们跨过海拔8700米的第二台阶……9时55分许,队员们跨过海拔8800米的第三台阶,向顶峰冲刺……
 
珠峰到底有多高,还需要时间来处理和计算测量数据,但对于李国鹏队长和国测一大队的队员们来说,这一次测量数据公布的时刻,便是他们,下一次测量工作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