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剧装戏具制作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代中叶,它是与当时南戏北调中的昆曲相伴而生的。刺绣是京剧戏服制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北京剧装厂所传承的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就是以“京绣技艺”为特色。这个技艺最初主要运用于宫廷服饰制作,后转为戏服所用,主要有设计、扎样刷活、刺绣、剪裁承做四个工艺流程。在刺绣环节,则综合运用京绣的打籽绣、捻针绣、垫绣、盘金盘银绣等针法技艺制作戏服;剪裁承做,是绣活做好后的加工环节,是指将绣片绷片、加衬、配里等,然后经剪裁、缝制、加装饰等工序完成戏服制作。
孙颖参与复制的故宫绣品
除了京剧服装,影视剧里服装,也是孙颖的拿手技艺。2001年,由郭宝昌执导,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蒋雯丽等主演的电视剧《大宅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部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电视剧,把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了观众。这部电视剧的所有服装,都是由孙颖团队设计并制作的。
2000年,忙完世纪之交多场大型演出服装设计制作的孙颖生了场大病,不得不回家休养,休息半年后刚一上班,便接到了《大宅门》服装的设计制作任务。电视剧服装与京剧服装在设计制作上有诸多不同。比如,在视觉呈现上,京剧表演在戏台,和观众的这段距离,会让戏装上的图案产生立体效果。而电视剧表演与镜头的距离,就像站在观众面前,这对服装的细节要求更高。除此之外,电视剧服装设计制作还有个特别之处——要赶得上演员拍摄的档期。这部跨度26年的年代大戏,服装也要配合角色的年龄变化。从确定演员、设计量身,到选料、刺绣、成衣,每个演员的每套服装,孙颖和团队都在精心设计和匹配。《大宅门》在无锡拍摄过程中,由于剧情的调整,急需增加演员服装,因为时间紧急,剧组不得不在当地的剧装店赶制。但制作水平和呈现效果远不及北京剧装厂,于是孙颖和团队特意赶到无锡与导演沟通,为演员量身后又返回北京,赶制服装。耗时2个多月,500多套服装最终制作完成,为这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伟大作品增光填色。电视剧拍摄结束后,在《大宅门》中饰演白敬业的演员赵毅,特意买了一大箱饮料,亲自扛到北京剧装厂5楼的办公室,感谢孙颖和师傅们,他说:“这是我穿过的最合适的服装,真是感谢您!”
现在,孙颖的两位徒弟张颜和张倩也在负责设计、监制许多新戏剧装,她说,京绣还是要靠年轻一辈的手艺人来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