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文艺之声推出特别策划
《战疫情:央广文艺云课堂》
今日继续分享名家学者心中的经典之作
让文艺作品带给我们信心和力量
 
由黑泽明执导的《生之欲》,于1952年在日本上映。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绝症的人,结束自己三十年浑浑噩噩的“木乃伊”生活,寻找人生意义的故事。今天,我们把这部影片送给在疫情中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的每一个人。战胜疫情,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尽职尽责。

第十八期
以《生之欲》
致敬每一个在疫情中尽职尽责的普通人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是影片《生之欲》要寻找的答案。影片聚焦一个身患癌症、时日无多的老公务员,在自己离世前四个月找到了人生的价值。甚至可以说,他感觉人生在这一时刻出现了新生。

影片在1952年上映,距今已将近70年。久远的作品中出现的这些困境,就像我们今天所遇到的很多焦虑一样普遍存在。影片在跨越时空之后,仍能带给我们极大的心灵震撼。剧情梗概


市政府市民科科长渡边堪治,是近三十年全勤的模范地方公务员。家庭主妇们联合向市政府申请填平地下水道的积水,在上面建造儿童游乐场。申请书转了一圈后,又被踢回市民科。一年后,主妇们第二次到市政府提出建议。一个月后,渡边科长因身体不适,去医院被查出胃癌,而且只能活4个月左右的时间。渡边回到家,望着妻子的遗像,追忆往事,感到孤独无助,又得不到儿女善待。绝望中的渡边没有去上班,取出存款中的一半,在酒馆借酒浇愁,希望能得到解脱。女科员小田切给了绝望中的渡边以启示。第二天,渡边上班了,在堆成山的文件中取出了那份家庭主妇的联合申请……

五个月后,渡边死在了新建的儿童游乐场的秋千上。

这部影片之于日本的意义,就像《公民凯恩》之于美国电影一样,是极其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品。《生之欲》的叙事方式和命题都非常令人感动。影片向内深入了人的内心,向外关注着二战后的日本社会。黑泽明将乱世感置于面对死亡之刻。得知自己罹患癌症末期的男主角渡边堪治,从浑浑噩噩的痛苦过渡到想尽情玩乐、想寻找青春的种种挣扎,最终产生一种自觉。于是为了一群妇女孩子,尽职尽责的与机关官僚主义抗衡。黑泽明在影片中屡屡强调着这种面对死亡产生的自觉,需要极强的意志力,也面临着无法挽救的孤寂。 “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趁红唇还没褪色前,趁热情还没变冷却,谁都不知明天事,谁都不知明天事;生命多短促,少女快谈恋爱吧!趁黑发还没褪色前,趁爱情火焰还没熄灭,今天一去不复来,今天一去不复来……” 

影片最后的雪夜,渡边坐在新公园的秋千上,哼唱着《生命是短暂的》,雪花纷纷扬扬落在渡边的肩头,快要将他全部染白。就在这静悄悄的雪夜,他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或者说,伴着每一次秋千的摆荡,渡边获得了“新生”。这一幕揭示出电影悲伤表象下催人奋进、发光发热的精神内核。

沙丹寄语

在当下严峻的疫情防治情况下,每一个人要真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才能对得起自己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把自己的职业精神体现出来。

人物简介
沙丹,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展人、电影史研究者、影评人,长期从事艺术影院管理和节目策划工作,连续五年负责北京国际电影节策展工作。著有《幕味:重访影史与策展实践》,曾受邀担任过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评委。

探寻艺术之美,扩展文化新知,
增加理性思考,感悟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