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文艺之声 > 文艺之声专题 > 中国梦我的梦 > 记者手记

桂花村里的文化大院

2014-10-21 09:28: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都说到四川,飞机降落之前,先听到的肯定是呼啦呼啦的搓麻声。这话有些夸张,却形象地说出了四川人对麻将的热爱,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四川人业余文化生活的单调和乏味。前几年去成都旅行,发现街头到处都是麻将馆,甚至很多小区里,弄堂边,就势搭起一棚,放着四五张桌子,一圈麻友在搓着麻将。城市尚且如此,乡村,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一小时,汽车驶入了眉山大道,和每一座新兴的城市一样,道路两旁一座座正在建设中的楼房拔地而起,只有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农田呈现着这座巴蜀小城特有的秀美。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去探访一位荣获2013年度文化部“优秀文化志愿者”的普通农民,他就是丹棱县桂花村的村委会主任王作平。

  天色已晚,同行的丹棱县文化局的同志建议我们住在县里,看看如今丹棱县的城市发展和人们的文化生活。丹棱县面积449平方公里,辖52乡,总人口16.5万人。是全国第一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如今,这里人们的生活日渐安逸、富足,晚饭后,广场上、公园里,到处都是健身娱乐的人们,打羽毛球、跳广场舞,踢毽子,好不热闹。特别是在别处引起很多纠纷的广场舞大妈在这里却生出了几分和谐,一样的精气神十足,一样的舞姿曼妙,但是大家都很自觉,音乐声并不大。晚上九点,跳广场舞的人慢慢散去,同行的同志告诉我们,为了保证周边群众的休息,这里规定,九点钟广场舞就得结束,人们都很自觉地遵守这个规定,不因为自己的行为扰乱别人的生活。

  夜幕降临,喧嚣落定,倦意袭来,丹棱的夜,安静而动人。

  第二天,我们驱车前往桂花村。狭窄的乡间小道,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艰难前行。桂花村的村民都种脐橙,还没有到收获的季节,满山的脐橙树,绿油油的一片。

  路到尽头,还未到王作平的家,但毛笔书写的“文化大院”四个大字已经映入了眼帘。踏入王家大门,有一个30平方米大小的院子,和普通的农家一样,小院干净朴素。小院后面,是王作平几年前修好的两层小楼,一楼两间屋子大门敞开着。走进屋里,两个硕大的书柜上整齐地陈列着农业类、少儿类和文学类书籍,两边墙壁上的宣传栏里贴着王作平和乡亲们原创的各种快板、顺口溜。屋内的一角还放置着一台电视机和DVD机,旁边有一摞光碟和两支麦克风。再往里屋走去,两台电脑放在靠窗的位置,打印机、复印机应有尽有。

  我们正到处打望,一位老奶奶迎了出来:“这个文化大院是我儿子弄的,免费的,你们随便看,想看什么书自己拿。”这位老奶奶正是王作平的妈妈,已93岁高龄。自从儿子建起这个文化大院后,老人家帮着儿子迎来送往,成了大院的“文化使者”。

  说话间,一位中年男子闯了进来,他就是王作平。说起办这个文化大院的初衷,王作平说“以前,大家干完农活以后就是打牌和看电视,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方式。”王作平说,虽然自己业余喜欢写点快板、顺口溜和“三句半”,但却一直为“知音难觅”而苦恼。王作平领着我们走到屋外,他说“你看我们家西边那家,几年前,就因为牌桌上村里的其他人欠了他几块钱,他竟然用玻璃杯砸坏了人家的头,两家人也因此结下了梁子。”而这种情况当年村里并不罕见。

  这样的氛围,让王作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王作平便想到了用说唱的方式去唤醒身边的人,改变大家的生活方式。机会来了,2005年,王作平被县上选去参加一个全市廉政文化现场会的文艺表演。“我就根据身边真实的故事,编了一个小品,叫《劝赌》。”王作平回忆,第一次登上舞台,就受到观众的欢迎。“我十分激动,就想在村里发展文艺爱好者,搞一个文化活动中心。”

  也就在这一年,王作平整理出自家一楼的两间屋子,自掏腰包买了必要的桌椅设备,订阅了报刊书籍。院子里,他建起了宣传栏,写了些快板和“三句半”……如此,一个简朴的农家“文化大院”便初具雏形了。后来,家里陆续添了新家当,村民们来免费读书、看报、上网、复印资料了,家里也就忙开了。“苦是苦点,但大家下了麻将桌,拿起了报刊图书,我就是那个乐啊!”

编辑:董雯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