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文艺之声 > 文艺之声专题 > 中国梦我的梦 > 图集

边境线上的电影节

2014-07-02 15:00: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中国梦·我的梦”基层文艺工作者系列报道采访手记——

边境线上的电影节
电影队创始人韦耀星向记者程圣譞讲述他与电影队的故事

  (文艺之声程圣譞)出发之前,韦柯对我来说仅仅是一个名字,这个名字跟众多名字一样,两个字,毫无特殊可言,但在仅有的两页A4纸的资料里,却能隐约地看到一张张躲藏在这个名字背后的灿烂的笑脸和一段已经讲述了33年的故事——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12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这个名字带着自费购买的电影放映机踏遍了星罗棋布的村寨,从一个16岁的男孩儿走到了已知天命的年份。

  在拿到这个选题的一个月之后,2014年6月14号,我与同事宫伟踏上了飞往南宁的航班,早前根据资料在脑子里形成的模糊预设就像飞机窗上因为温度差留下的水汽,为了看清海拔几千米以下的城市灯火,我翻了个身,把窗子擦干,却发现,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索性闭目养神,也把之前的预设全部抛掉,用一双婴儿的眼睛去打量这个我从未接触过的名字。

  下飞机后,我们换了两次车,用了5个小时,终于踏上了这个中越边境线上的乡镇,负责对接的宁明电视台黄维扬记者道着辛苦,跟我们介绍当地的情况——两年前,我们脚下水泥路的完工给当地人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当我们问起之前的情况,黄记者笑而不语,他不愿意这个谜通过言语解开,好像会丧失很多乐趣。

  一件红色上衣,一条深色休闲裤,鬓角的隐约白色由于没有时间整理,显得有些刺眼,这是我们见到韦柯的第一印象,因为上午要到城里采购,他错过了午餐的时间,所以我们的第一次会面少了些寒暄,简单的握手之后,他开始认真的吃起了手中的白水泡饭,朴素的食材在他的嘴里变成了珍馐美味。当我们提醒他慢些吃,吃快了对胃不好时,他淡淡一笑:“习惯了”

  午餐结束,面前这位操着乡音的中年人兴致勃勃的带我们去他的老宅参观,而这个地方,也正是峙浪电影队的根据地。父亲韦耀星是个忠实的影迷,受他的影响,韦柯和两个哥哥也爱上了那块神奇的白布,从小跟随父亲徒步十几公里,耗时几个小时,往返于老宅和驻边部队放映点之间,对于父子四人,看电影就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常常提前几天就会准备出门的干粮。而“过节”的人不仅仅有韦家父子,每到驻边部队有电影放映活动,那条黄土路上的车辙总会被乡亲们的脚印覆盖。

  韦氏老宅.峙浪电影院旧址.电影队创始人韦耀星

  为了看电影,自己辛苦一点儿,韦耀星并没觉得怎样,但看到这么多的乡亲跟自己一样辛苦,他一咬牙,跟七八个亲戚东拼西凑,借了3000块钱,1981年,峙浪电影队及峙浪电影院就这样成立了。而我们脚下的这条20米长的长廊就成为了当年居民们看电影的地点,天井里的那块儿白墙就是放映时的屏幕。1角钱一张门票,几乎场场爆满,如果乡亲们还在兴头上,韦家老小也会加播数场,夜深了,老宅里总会传出阵阵笑声。

  在老宅电影院里给乡亲们放映电影的同时,父子四人也开始把电影带到边境线上的其他村寨。由于路途崎岖,设备沉重,拖拉机,马车,肩挑,手抬…各种工具齐上阵,让我们惊讶的是,韦柯在回忆起那段日子时,表情中始终带着笑,所有的辛苦都在观影人的赞美中化为无形。父子四人把这场“节日”也带给了周边的村寨,而村民们“过节”时的幸福也荡漾到他们的心中。

  1997年,由于种种原因,设在老宅里的电影院不得不终止了放映,但已经成为家里顶梁柱的韦柯却坚持要把电影“放下去”。从那时起,这个移动电影队便成为了韦柯的主要工作。但是这份工作,不但没有收入,自己需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就更多了。

  2000年,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推出的2131工程让韦柯的坚持之路走得顺畅了好多,每场播放200元补贴让韦柯在设备维修费、播放版权费、汽车维修费、油费等等支出上减少了很多负担,但是设备老化,片源单一(不同影片类型所需费用不同),道路崎岖等等问题都在困扰着他。

  2012年,韦柯又等到了一个好消息—由于工作需要,峙浪边防派出所在宣传时数次与韦柯的电影放映队“不期而遇”,双方一拍即合,成立了峙浪爱民固边电影队,一方面韦柯解决了安全和人力等问题,一方面边防派出所也得到了更好的宣传效果。说到这儿,韦柯端起手中的茶杯,以茶代酒,敬了闻讯前来的派出所警员。

  老宅的一面侧墙上,贴满了这些年放映时的照片,面前的这位中年人像个孩子一样,滔滔不绝地为我们展示着他收藏的“宝贝”,一张接一张,讲完照片,他又拿出了一个文件夹,里面有这三十年来媒体的报道,获得的奖状,乡亲写来的信,还有观众写下的电影观后感。

  电影放映队所播放电影海报

  韦柯展示观众写下的观后感

  当天下午5点,我们跟随峙浪爱民固边电影队前往宁明县爱店镇堪爱村丈击屯进行当晚的放映活动。告别了水泥路,我们走上了满是碎石的山路,20多厘米深的车辙混着雨水,让我们不禁担心起司机的技术,只容一辆车通行的小路承接着两侧的山崖,看着侧面的陡坡,我本想用相机记录下路面的崎岖,但因为一路颠簸,没有一张图片能让我看清楚路面,但在同行记者黄维扬的描述里,这样的道路已经算小儿科了。早前的一次随队经历让黄记者至今难忘,由于雨水,道路中断,放映队被困山中7天7夜……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乘坐的那辆越野车停在了一片陡坡前,提前到达的韦柯和边防民警已经开始了放映前的准备。为挂荧幕选址是个难题,既要保证观看的距离,又要给观众留下足够多的座位,还要有足够高的支撑物,想在山顶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最后,一颗树,一根电线杆让荧幕安了家,韦柯一边给正在爬树的民警做保护,一边跟我们介绍挂荧幕的技巧,他说,要是再年轻几岁,这些事儿肯定全都自己来。下车不到五分钟,湿热的天气已经让我们全身积满了汗水,但我们还是情不自禁的投入到这场挂荧幕的战争中,举杆、拉绳、递毛巾、递水、帮同行的人涂上防蚊虫的药物……为了这场盛大的节日,所有人都张罗起来,这是一种不受地域和语言限制的精神图腾,哪怕是一个“外来者”,也会凝聚成同一个人体内的不同肌肉群,在大脑发出了起跑的指令之后,协调反应,为的就是在天黑时能抵达终点,让这节日,能够准时开幕。

  边防派出所干警协助悬挂荧幕

  电影放映前,有老乡把我们一行人带到家里,用当地最高规格摆了一桌餐食,落座之后,女主人端出了一碗白水泡饭,韦柯笑着说:“吃这个吃惯了,你们比我家人还了解我!”

  韦家老宅里的照片在当晚的放映时变的活动了起来,唯一不同的是,因为整个丈击屯百分之九十的青年劳力都外出务工,这次沉浸在节日氛围里的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遇到精彩之处,孩子们就会模仿电影里的情节,光着脚在黄土路上追跑打闹,韦柯坐在电影放映机旁边,一动不动地看着荧幕。光影闪烁,映在韦柯的脸上,也映在孩子们的脸上。也许,三十年前,四十年前,韦柯也像身边的孩子们一样,在面前的荧幕上收获了节日的喜悦,他,把这份喜悦藏进自己的时光胶囊,埋进了自己的心里,反刍一样给养着边境线上跟他一样爱看电影的人。

丈击屯村民等待电影播放

  放映结束,夜里十一点,韦柯在一张放映计划表上做了记录,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放映准备,两天之后我们得知,峙浪爱民固边电影队覆盖的200多个村寨,加上大多数的部队驻扎地点,韦柯天天放电影,一年下来,每一个放映点也只能放一次电影。丈击屯的孩子们再想过一个“电影节”,要等明年了。

编辑:郭兴波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