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进入邮箱 | 设为首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文艺之声官方网站

FM106.6兆赫

中波747千赫

首页频率简介佳作赏听重点推介长篇连播开心时刻黄金剧场广播故事会品位书香睡前故事从文化开始 | 评书

主持人博客更多>>

啸岚

编辑博客更多>>

海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书香面对面

《少年巴比伦》

中广网 2009-02-25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这部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爱情、反叛、荒谬和孤独,90年代初的社会变迁被浓缩在主人公的回忆中。在表现工厂的调侃和粗俗时,探寻着青春的诗意与迷惘。

 

  本书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史,故事没那么沉重,也不见得有多挣扎,只是日常的生活而已,包括了作奸耍滑与吃喝拉撒,全篇充满了烟火气。

 

  这个年青人有和我们许多人一样的经历,他生长在一个小城市里,命运是被注定了的,书念不好,也狠不下心学坏,只好接受长辈们的安排,到一家工厂做工。这样的经历,现在的孩子们其实也在重复,只不过,他们还要多经过一个三流大学,而工厂,则会变成不起眼的小公司,或者,街边的服装店,只能算是小说中故事的升级版本,本质上没变。

 

  主人公路小路在化工厂里虚度他的青春,终日混迹于一些老油条的师傅与大妈中间,即便有那么一丁点爱情的影子,也因为明摆着没有希望,而变得疏离得很。这种虚度,并不是路小路的意愿,但他没有反抗的办法。就跟我们许多人一样,明明对现实是不满的,明明是想挣扎出来的,却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只能忍受。如果,这种忍受是咬牙切齿的,倒显得更加可笑了,好在,路小路使用的是另一种方法。

 

  如果我们不仔细看,单从故事的叙述中,也许,会错以为路小路相当享受他的生活,原因在于,他将他的工厂描述得太可爱了。这部小说并没有一个明显的故事内核,也缺乏情节发展的紧张性,完全是说到哪里算哪里的闲聊风格,但说句老实话,我已经很久没有因为看小说而笑出眼泪来了,这部小说倒是办到了。

 

  小说里的那些俏皮话和生活化的语言,以及那些匪夷所思的比喻,岂是一个拍案叫绝了得,相信作者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绝对写不出来。可以说,这是一部幽默的小说,是一部嘻嘻哈哈的小说,先前十分之九的篇幅,都是调侃、胡扯与油腔滑调。以经验看,摆在脸上的惆怅,都是轻的,流露出来的痛苦,都是虚的,真正的难过,是嘻嘻哈哈之后,刹那间的平静。就像一个人,即使在最热闹的场合,在最喧闹的时刻,却仍有那一低头之间,挥不去的思绪,那种感情,才是最刻骨的。

 

  所以,这部小说的力量,它的可贵之处,或者说,它能发表于《收获》的资格就在于:它故意用嬉笑怒骂来掩盖的、它故意在轻描淡写中带过的、它故意以不露声色假装的,所有的东西——关于青春、关于空虚、关于改变,使我们在肆意大笑之后,却依旧有能力,在最后的十分之一,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力气,在我们的胸口,给予了最痛彻的一击。

 

  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样年轻过来的,乐观、快乐、热情的时候一无所有,而到拥有了之后,却已经世故、忧伤而疲惫了,最令人难过的是,二者我们无法兼得。

 

  由于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的,有读者便认为《少年巴比伦》讲述的是路内本人的故事。对此,路内否认:“我要是说,我写的是想象中的自己,或许更可信些。照实了写自己是很没前途的,即使写自己,也要有一个恰当的角度。”

 

  尽管路内否认,但小说中路小路的生活、情感状态,对工厂车间的细节描写,比如车间各个工种的经验、生产知识等,若不是有工厂生活经验的人绝难把握。路内坦言,当年工厂的经历为他写作这部小说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我在工厂里呆了四年,一切都历历在目,确实有部分是照实写的。这样做主要是写起来很省力,不必再去虚拟一个空间出来”。

 

  路内开始写作《少年巴比伦》是在2006年:“大家都觉得90年代、二级城市、国营工厂这些素材说起来倒是很好玩,但要真正写到小说里,都是没人爱看的玩意。工厂和二级城市多土啊,90年代不远不近也没什么价值。但我觉得这个题材如果写成长篇还是挺有挑战的,我得写得好看、洋气,不能让人小看了70后的青春。”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于晓媚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备050657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