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进入邮箱 | 设为首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文艺之声官方网站

FM106.6兆赫

中波747千赫

首页频率简介佳作赏听重点推介长篇连播开心时刻黄金剧场广播故事会品位书香睡前故事从文化开始 | 评书

主持人博客更多>>

啸岚

编辑博客更多>>

海涛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书香面对面

《石羊里的西夏》

中广网 2009-02-25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五个多月了。灾难带来的惊恐已经渐渐平复,但无法弥补的损失却如阴影,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悲痛和叹惜中,许多人坚强地行动起来,做着这样那样的努力。比如,家园的重建,生态的修复,以及,对失落文明的寻找和追忆。

 

  汶川、北川一带是羌族的聚居地,曾经有美丽的风光 、古朴的民风、神奇的羌寨和古老的羌族文化,还有神秘的占卜老人。那里是西夏党项族文化仅存的一块保护地,生存在那儿的羌人原是党项羌人的正宗后裔。

 

  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就与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的羌族文化有关。书的名字叫《石羊里的西夏》。它的作者是军旅作家党益民。

 

  党益民,陕西人,1963年出生,武警大校,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至今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喧嚣荒原》,《一路格桑花》和长篇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等六部作品,曾经获得过“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十年前,党益民在写《喧嚣荒原》时,就有了创作这本书的念头。那时,他还在成都工作,对汶川、北川一带的羌族地区很感兴趣,多次去那里考察。

 

  种种机缘巧合,加上作家本身骨子里的使命感,终于让党益民写出了这本揭秘西夏覆亡过程的长篇小说《石羊里的西夏》。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胡平这样说:“西夏王朝覆灭八百年后,一位执著的党姓作家企图复活党项人的历史,于是就有了这部诞生在汶川大地震几个月之后的奇书。也许党项羌人命中注定又有此劫,然而,仿佛烈火中飞出的凤凰,这部书在余震未消中腾起,向世人披露了埋藏八百年的秘密,象征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永恒。”

 

  西夏王国是一个以党项民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吐蕃、回鹘在内的多民族地方政权。它立国190年,帝王更替10代,疆域广阔,包括今天的陕、甘、宁三省,以及青海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凭借武力立国的西夏,在存续期间战争不断。它前期与北宋、辽国抗衡,仅与北宋就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后期又与南宋、金国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数十年兵燹不解,直到最后被蒙古人所灭。

 

  了解了西夏的一些史实后,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西夏文明的相关情况。元朝统一全国后,为辽、宋、金三国修史,却没有为西夏作记。因此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中,也没有包含西夏史。

 

  而党项作为构成西夏主体的民族,尽管它有许多风俗文化在同宗同祖的羌族人身上传承下去,但是作为一个独特民族,它却早已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连同他们创制的奇特文字。所以,西夏文在世界上被视为绝学、魔鬼文字。

 

  如此,西夏这个迅速兴起、昌盛,又在蒙古人的铁蹄下疾速消亡的民族,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神秘断层。多姿多彩的西夏文明,也渐渐埋没于历史的烽烟。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虽说西夏的党项人作为一支民族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他们中的少数人却躲过了蒙古人的灭族屠杀,散落到了中原各地。

 

  他们的后裔,虽然不再沿袭党项人的风俗,不再穿戴党项的服饰和使用本民族的文字,却以“党”这个姓氏保存了自己的身份,也在文化同化中保存了自己的血脉。

 

  本文的作者党益民便是西夏党项族的后裔。他付出十年心血,做了大量西夏历史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最后凝聚成三张草图,一张是西夏地理图,一张是西夏都城图;还有一张人物关系图。

 

  就是面对这三张草图,党益民开始写《石羊里的西夏》。谈到写这本书的感受,党益民说,许多时候,他对八百年前的西夏所发生的一切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自己就生活在那个时代,那些帝王将相、腥风血雨仿佛就在眼前。其中,最吸引他的是西夏最后一个帝王李睍。

 

  党益民对这本小说总结了“一二三”,就是一部秘史,两种视角和三个时空。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分别来解释一下这三点,也和朋友们一同分享、解读这本《石羊里的西夏》。

 

  所谓一部秘史,指的就是西夏的秘史。刚刚我们提到了西夏文在史学上特殊的“绝学”身份。少有可以依托的历史资料,缺乏相应的文学参照,这些都为创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但党益民通过走访了多位西夏史学家,实地考察羌族文化,凭借十年的调查积累和小说作家的想象力,虚实结合地再现了八百年前的波澜壮阔。

 

  评论家白烨说,读《石羊里的西夏》,如同窥探民族秘史,如同欣赏历史传奇。作者在外战与内战、兵站与心战的立体画卷之中,慨叹着一个民族的勃兴,也悲叹着一个民族的衰亡。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小说的故事情节。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于晓媚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备05065762号